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全世界53個咖啡產地介紹(6)

三十五、坦尚尼亞咖啡


     
極品咖啡酸度柔和、芳香誘人,是絕對超值的享受。 坦尚尼亞 (Tanzania)的咖啡出口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豆形漿果咖啡的出產量很大,而且據說比普通的咖啡更香濃。大體上說,坦尚尼亞的咖啡豆具體有不同凡響的品質。例如在臨近乞力馬扎羅(Kilimanjaro)山的莫希(Moshi)區出產的上乘坦尚尼亞查格AA級咖啡(Chagga AA),便以其顆粒飽滿,芳香四溢的品質而聞名。      
由於政局不穩,加之病蟲害蟲猖獗,坦尚尼亞咖啡業遭到破壞,導致咖啡整體水平下降和質量的不穩定,這些問題又導致價格的降低,而價格降的結果通常就是使得咖啡業進一步滑坡。更值得一提的是,據估計從1969~1985年坦尚尼亞北部種植的12%以上的阿拉伯咖啡都走私到肯尼亞。不過近期該國的咖啡業已有好轉的跡象。雖然這種好轉的進程是緩慢的,但仍然令人歡欣鼓舞,因為畢竟坦尚尼亞的咖啡質量是上乘的。      
在過去,坦尚尼亞咖啡業一直是莊園種植占主導地位,而現在85%以上是由小耕農種植。許多小耕農組合成合作組織,其中最重要的合作組織是乞力馬扎羅合作聯盟(Kilimanjaro Cooperative Union,簡稱KNCU)。坦尚尼亞咖啡以拍賣的形式由坦尚尼亞咖啡經營委員會(Tanzanian Coffee Marketing Board,簡稱TCMB)出售給私人出口商。在80年代,坦桑尼亞的大部分咖啡銷售從拍賣的形式轉為直接出售給坦尚尼亞的咖啡經營委員會,現在這種情況已有所改變,咖啡業正在改革,以便將來允許個人或團體購買咖啡,到時候咖啡還要按不同的方式區分等級,以便吸引來自德國、芬蘭、比利時和日本的購買者。
     


三十六、蘇丹咖啡


     
內戰幾乎摧毀了咖啡生產。
     
蘇丹(Sudan)南部斷斷續續20年災難般的內戰奪去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也給鄉村地區帶來了無法言喻的破壞,包括咖啡業。
     
羅百氏特咖啡現在同過去一樣要在南部種植,而在該國的北部和東部地區則種植原本是野生的阿拉伯咖啡。
     
在歷史上,阿拉伯人把蘇丹南部的黑人當作奴隸運往阿拉伯,奴隸們在被販運的過程中曾隨身帶著咖啡豆充飢。據說,這些咖啡豆也因此傳入也門。正是這些不幸的蘇丹黑奴首先開始種植咖啡,才使得它成為今日世界廣泛種植、廣泛交易的農產品。
     
目前,蘇丹的咖啡業瀕臨危險的邊緣,只有極少量的咖啡出口。

三十七、葉門咖啡


     
來自咖啡故鄉的咖啡豆。
     
在公元6世紀前,葉門(Yemen)一直被稱為阿拉伯,因而從葉門運至其他地方的咖啡樹也被稱為阿拉伯咖啡樹。但是這些樹的原產地是埃塞俄比亞,是荷蘭人把這些咖啡樹散播到世界各地的。向東航行繞過好望角(The Cape Of Good Hope)的荷蘭商人,在他們開始長途跋涉到達印度以前,要先經過非洲的東海岸行至也門的摩卡(Mocha)港。1696年,荷蘭人把咖啡樹引入錫蘭(現名斯里蘭卡),然後又引入到爪哇的巴塔維亞(Batavia)。

摩卡咖啡豆


     
摩卡咖啡豆比絕大多數咖啡豆更小圓,這使得摩卡咖啡豆看起來很像豌豆—事實上豆形漿果咖啡豆(Peaberrybean)有時也被稱為摩卡咖啡豆。摩卡咖啡豆的外形又與埃塞俄比亞的哈拉(Harrar)咖啡豆相似,它顆粒小、酸度高,還混合著一種奇異而不可名狀的辛辣味道。仔細品嚐,還能辨別出一點巧克力味,因此把巧克力加入咖啡的嘗試是一種很自然的發展過程。 
     
在葉門,咖啡種植者栽種楊樹來給咖啡提供生長所需要的蔭涼。如同過去一樣,這些樹種植在陡峭的梯田上,以便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較少的降雨和有限的土地資源。除了 ​​蒂皮卡咖啡樹和波旁咖啡樹以外,還有十多種原產於埃塞俄比亞的不同咖啡樹種在也門種植。但是,即使是上好的咖啡,如優等摩卡咖啡,風乾後果皮都和豆連在一起。也門直到現在還經常使用傳統的石磨除去乾硬的果殼,這樣一來就使咖啡豆的形狀很不規則,而且經常損傷咖啡豆。
     
儘管葉門咖啡質量上乘,滑膩芳香,但是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那就是質量不能得到持續保證,其咖啡豆等級的劃分也是不確定的。傳統上認為,葉門最好的咖啡豆來自馬塔里(Mattari),沙爾奇(Sharki)次之,然後是薩那尼(Sanani)。這些咖啡豆咖啡因含量低,在12月份到次年4月份出口。過去一直存在的問題是產自北方的咖啡在從南部港口亞當(Aden)裝運前就被摻入劣質之物。只有從霍德達(Hodeida)港口裝運的咖啡才能被確定為真正產自北方。也門的咖啡絕大多數靠自然條件生長的,這主要由於種植者缺少資金的緣故。

三十八、烏干達咖啡


     
在烏干達(Uganda),阿拉伯咖啡豆的產量只佔全國咖啡總產量的10%,但已足以引起重視。烏干達最好的咖啡主要出產於北部的沿著肯尼亞邊界的埃爾貢(Elgon)山區和布吉蘇(Bugisu)山區以及西部的魯文佐裡(Ruwensori)山區,其咖啡在每年的1月或2月便可供應出口。
     
赤道橫穿烏干達,適宜的氣候使它成為世界上羅百氏特咖啡豆的主要產區。20世紀60年代,烏干達咖啡產量保持在每年350萬袋。到了80年代中期,主要由於政治原因,咖啡產量下降到每年250袋。但是現在咖啡生產又有回升趨勢,目前大約是每年300萬袋。咖啡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沒有良好的公路可以把咖啡運到肯尼亞的蒙巴薩(Mombasa)或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Dar es Salaam)等港口。
     
為了提高咖啡質量和降低成本,1990年11月烏干達取消了咖啡經營委員會(Coffee Marketing Board,簡稱CMB)的獨家經營權。原來由咖啡經營委員會負責的絕大部分工作現已交給合作組織管理。私有化的咖啡來所造的出口收入佔全國的2/3,因此政府便對咖啡行來實行徵稅,希望藉此增加急需的收入。但事與願違,這反而引起咖啡出口下降了20%,咖啡走私也愈來愈嚴重。
     
像坦尚尼亞一樣,近年來咖啡價格的上漲鼓勵了農場主重返莊園,一度廢棄的土地重新開墾種植咖啡,烏干達咖啡業看來大有希望。

三十九、贊比亞咖啡


     
比肯尼亞咖啡略淡,適於午後飲用。
     
世紀早期咖啡早期從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引入贊比亞(Zambin),現在它也出產巨形咖啡豆和豆形漿果咖啡豆。
     
高質的讚比亞咖啡呈越來越好的趨勢,儘管味道略淡,但風味與肯尼亞咖啡相似,價格也完全相同。贊比亞咖啡主要種植在北部的卡薩馬(Kasama)地區和臨近首都盧薩卡(Lusaka)附近的納孔德(Nakonde)和伊索卡(Isoka)地區。

四十、扎伊爾咖啡


     
其阿拉伯咖啡豆在質和量上都久負盛名。
     
最好的紮伊爾咖啡在該國的東北部種植,特別是在東方(Oriental)省和基伍(Kivu)省,而且這些地區過去曾出產上好的豆形漿果咖啡豆和巨形咖啡豆。遺憾的是,扎伊爾(Zaǐre)出產的高質量咖啡正日趨減少,但是紮伊爾咖啡的口感仍屬極佳之列。如同肯尼亞咖啡一樣,扎伊爾咖啡具有理想的酸度,濃郁芳香,適度可口。
     
最近扎伊爾咖啡業逐步私有化,而 ​​且有可能提高價格,以便有利於提供復興咖啡業所必需的投資。扎伊爾大約有4萬公頃耕地用於種植阿拉伯咖啡豆,22萬公頃用於種植羅百氏特咖啡豆。1960年扎伊爾獨立以前,絕大多數咖啡在種植園種植。1989年世 ​​界咖啡價格暴跌,許多農場主放棄了他們的莊園。現在,扎伊爾的咖啡種植以小耕農種植為主。

四十一、津巴布韋咖啡


     
高品質的阿拉伯咖啡豆,迎合美食家的需求。
     
津巴布韋(Zimbabwe)的咖啡種植相對來說始於近代,也就是在20世紀60年代,南部非洲的農場主們建立咖啡種植園時才開始。津巴布韋的咖啡種植主要集中在東部高地臨近莫桑比克的地區,高地主要是由奇馬尼馬尼(Chimanimani)山脈和往北的尼揚加(Nyanga)山脈構成,而尼揚加山脈又受到伊尼揚加尼(Inyangani)山的遮擋。咖啡種植主要地區位於東部高地的南端奇平加鎮(Chipinge)附近。
     
法樂費爾莊園(Farfell)是最有趣的咖啡種植園之一。這個小種植園採取家庭經營模式,生產質量優異、手工採摘、日曬烘乾的上等咖啡豆。法爾費爾莊園種植了大約170公頃阿拉伯咖啡樹。良好的土壤、較高的海拔和常年降水使得咖啡樹長勢旺盛。
     
總而言之,津巴布韋的咖啡在每一方面都和優質肯尼亞AA級咖啡一樣,口感柔滑爽,帶有馥郁果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